太極拳套路與推手的相互關係
徐進明
中國武術文化,源於歷史遙遠的血光之中。先民與猛獸或敵人殘酷搏鬥,始有搏擊之術的產生,其目的在殺傷敵人,保護自己。每個招式都蘊含著前人的生命和鮮血,潛藏著暴戻和殺機。
搏擊之術並非太極拳所獨有,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擁有自己的搏擊術,每個民族的搏擊術都擁有自己的絕招,而太極拳之所以成為中國武術代表文化武術之一,乃是太極拳融合了儒家的養氣,道家的沖虛和佛家的空明結合,它以一種幾近完美的運動形式來詮釋某種古老的哲學思想,
追求完美和諧的人生境界。
學太極拳先從套路、拆招入手,這是通往太極拳核心的《一扇門 》,然後一招一式的打拳,確確實實的打拳,守規矩、合規矩,但這只是拳的《起點》。
《套路》是外形,是太極拳的《軀殼》,我們有了拳的殼,則要獲取太極拳內勁、内氣、内功。把勁、氣、功力、哲理裝進拳架(軀殼)之中, 進而改變我們的《氣》質。太極拳功夫是真是假?讓人無所適從。若無緣遇到明師指引,將繞很多冤枉路。 拳經拳論,垂手可得,又因各人根性不同,所獲得的效果相差甚遠。透過眼睛、耳朵,經過自己的認知去思考、消化成為自己的東西,但結果往往又與師父的功法相差甚遠。為什麼?不是老師不願教,而是文字語言障礙了功法的傳承。如來拈花,迦葉尊者會心一笑,則開始了《不立文字、不用語言》的禪宗心法「直指人心」。
「推手」是太極拳的《不立文字、不用語言》的正法 ,直指人心。拳中那說不清楚、講不明白的功法,經過反覆的推手練習,直接以身體感受,就如同佛陀傳法,以心傳心,心心相印(印心)。只要跟著老師去練習推手,感受身體内勁的流動,平衡神經自然作出平衡協調的反射動作。
太極拳《推手》最實際的功能叫做《餵勁》,是老師餵勁給學生的《工具》,學生直接感受老師如何去化解來力,那不可說、沒有語言、文字的隔閡障礙,不知不覺,内勁已傳遞 (這好像古人所講的《灌頂》)。而《灌頂》不是把老師練得的積蓄功力給你,而是讓你直接感受老師如何操作。
推手以身體平衡、相互摩盪,如同在做練習題,一旦練得滾瓜爛熟,遇到問題時自然迎刃而解。在學吃虧的練法之下,功力慢慢在失敗中累積。接勁、懂勁也在打手之間,身體與大地獲得連結(長根),這是所謂的「節節貫串,借地之力」。手感的輕靈都是從這種知覺神經練來的,這無法從眼睛看或耳朵聽所能學得。
譬如練習游泳必須在水中,在陸地上學游泳,就算學了多年
,可是把你丢到水裡,在水中還是無法飄浮。知覺平衡神經就是如此,簡單、直接(這肌肉記憶,不同大腦記憶),推手就是肌肉記憶,練到不用經過大腦思考,直接的神經反射。學會了永遠忘不掉那感覺,但這感覺非得你親自下來推手不可。感覺是言語無法傳達「妙」不可言。太極拳經過了推手,即能明辨拳法的真正用意,可縮短練拳的時間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