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3月24日 星期四

 

華盛頓DC教拳心得分享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中華民國太極拳總會副理事長 吳榮輝


111年10/20-11/2獲華盛頓DC陳鉅太極拳基金會之邀,前往DC教授太極拳架與推手技藝。期間密集的安排4場(六日)講習會,每場6小時,每場人數約20人,及週一、二、五的個別指導課程。參與講習會的學員,都是來美東各地區的資深學員與教練。



在密集的課程接觸中,讓我可以快速的了解學員身體的反應能力、鬆柔度及訓練法,參與的學員,在太極拳架與推手技藝方面,皆有一定的水準。而學員們除了想要學習拳架與推手的放鬆技巧外,更希望能在老師的指導下,了解太極拳經的內涵,尤其是放鬆的要訣,及身體放鬆後的生理反應。


太極拳經內涵易、老、莊思想的智慧,太極拳「以柔克剛」的技藝,來易經「ㄧ陰ㄧ陽之謂道」的哲理,拳法內涵,兩腿之虛實、兩手之動靜及身體之剛柔等等現象,宋志堅老師稱之為三度陰陽之變,是太極拳「陰陽相濟」、「以柔克剛」技藝的根基。


太極拳「以靜制動」之哲理,來老莊「無為」的逆向思考邏輯,如鄭子太極拳的美人手、不動手、吃虧走化,及易簡太極拳的原空位、原體位⋯⋯等等訓練法,其要點是手臂「不主動」,手臂的動作與招法的呈現,是藉由腰腿之力、地心引力、慣性力、及身體對地面的反作用力而產生的。而「不主動」的手臂保有旁觀者的虛靜心,如老子第十六章:「致虛極,守靜篤」,虛靜而後能觀照,這是培養太極拳聽勁,及「以靜制動」技藝的基本功。



太極拳在美國地區能夠蓬勃發展,鄭子太極拳的傳人功不可沒,尤其是陳鉅基金會,在推展鄭子太極拳方面更是出錢出力。另外因素是太極拳內含易、老、莊的智慧,就當地華人而言,學習太極拳除了健身養生之外,更是在吸收與傳承一門古老的文化與智慧,也是對傳承太極拳前輩們的敬仰,這如同是一種宗教信仰,歷久彌新。對西方人而言,有些人是好奇心使然,想要一窺外表柔弱無為的太極拳到底有何妙用?有些人是仰慕傳統的中華文化與武術而來。


兩週密集的講習會,我以楊家十要、鄭子之美人手、太極不動手、吃虧即是佔便宜、宋志堅老師之自然運動八法等等訓練法,配合經論要義講解,展現於拳架與推手訓練中,提供參與者一個深入探索太極拳的門徑。另外,在美國參加講習會的學員,學習態度相對的積極,而且渴望吸收傳統或創新的訓練法。但,對於不切實際的訓練法,也會立即提出質疑,勇於挑戰老師的能耐,這是西方習者普遍的學習態度。


此行感謝Joanne (張瓊瓊)、Charles Votaw的接待,無微不至的照顧,讓我有家的感覺。


華盛頓DC陳鉅太極拳紀念廣場


陳鉅老師生前致力於鄭子太極拳的推展,深獲羅邦禎老師的信任,在華盛頓DC廣設鄭子太極拳教練場,可惜陳老師在太極拳蓬勃發展時因病過世,得年50歲。華盛頓DC的太極拳同好,為了感念陳老師終身致力於鄭子太極拳的傳承,大家募款向美國政府申請建立太極紀念廣場,成立陳鉅太極拳基金會,如今太極紀念廣場,成為各地太極拳同好來華盛頓DC朝聖的聖地。

Joanne (張瓊瓊)與Charles Votaw是太極紀念廣場的幕後催生者,兩位老師延續陳鉅老師生前致力於推展鄭子太極拳,造福人類的遺願,每年在該廣場免費舉辦各種太極拳技藝分享活動、推手聯誼會,協助鄭子太極拳明家,在DC舉辦太極拳講習會。兩位老師在技藝傳承上,秉持羅邦禎老師一貫務實的教學態度,專研鄭子與羅老師的訓練法與心法,也吸收鄭子同門長輩們的心法要訣,配合自身經年累月,不間斷的鍛鍊太極拳架與推手技藝,希望延續傳承楊式鄭子ㄧ脈之鬆柔技藝。




華盛頓DC陳鉅太極拳紀念廣場


華盛頓DC的楓葉吳副理事長分享)

建立多元課程於太極拳與 中醫經絡導引之教與學

 

建立多元課程於太極拳與

中醫經絡導引之教與學


陳柏源

二十一世紀,受到老年高齡化社會的影響,以及少子化現象的衝擊,許多抗衰老以及再生醫學漸受社會大眾之重視。「太極拳」除了與技擊相關,更具有增進健康及延年益壽等養生功效,對於抗衰老與增加肌肉力量以及預防肌少化與骨質鬆症,亦頗有成效。另外在老年失智症與巴金森氏症相關疾病方面,亦有預防以及延緩神經退化的效果。除此之外,習練太極拳亦可增加體內幹細胞的含量,也間接證明其能「益壽延年不老春」。


但太極拳自古以來,被絕大多數人視為「玄之又玄」的深奧拳法。其艱深困難的部分分為二種一者,動作虛實與其姿勢走化、動作細微,不易描述,也不易拿捏;二者,太極拳的背後哲理深奧與道德經相當,可謂道德經在武術上的具體表現,故有「太極十年不出門」之一說。然而在現代工商、科技發達的年代裡,太極拳緩慢的動作與傳統的拳式套路,很少年輕人有興致學習,因此本計畫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興趣和運動習慣,設計出一套適合現代學生習練太極拳的具體方式,並導入翻轉教室的精神,讓學生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,掌握拳理與拳法意境,並加以融會貫通,配合中醫與經絡導引,更能深切體會太極拳之基礎理論。


過去大專院校的太極拳課程,採理論講解、動作示範、分組演練等方式進行,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知識。近幾年興起教學順序改變,從教導變引導的翻轉教育,讓教學方式默默的改變,翻轉教室的概念起源於2007年美國科羅拉多州一所高中的化學老師,為改善學生缺席狀況,特錄製教學影帶讓學生在家也能學習,之後學生在課堂上寫作業,成績亦大幅改善。


翻轉教育的意涵,即將課堂上「知識講授」和學生的「回家作業」順序調換,讓學生能看影片先掌握教材內容和課程規劃,在學校課堂上亦能透過實作學習,老師的角色,則從教導者轉為引導者,翻轉教室並非僅是教學順序的改變,更深層的涵義主要是藉由有成效的教學方式和引導,讓學生都能保有個人化的學習空間與步調。


雖然「翻轉教室」具有提高師生互動與幫助學生學習參與的優點,但是教師必須花費更多心力於教材編排、影片錄製與教學活動設計上,而學生也需改變以往聽講的習慣,主動學習並與他人互動。由於每個學生的體能、理解能力不同,太極拳教學很適合採用翻轉教室理念與作法,讓學生依照自己的步調,調整學習的腳步。


太極拳術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拳法,動作鬆、柔、沉,注重陰陽相濟,以及身心平衡,其門派眾多,有陳式、楊式、鄭式、孫式、熊式、郝式、趙堡等等,雖然百家爭艷各有所長,然卻都包含太極的基本十三勢,而此十三勢,亦可融合至太極拳八法之中。


 勤練太極拳的優點眾多,再生醫學期刊曾發表過一篇論文,以六十名大學生為對象,透過靜脈抽血觀察CD34+(對人體功能和結構重要的一種幹細胞)變化,研究分成「練習太極拳」、「快走運動」和「不做運動」三組,經過三年系統化研究和分析,證實太極拳運動三年以上,可增加幹細胞數量三至五倍,快走運動則可增加一至二倍。


 練太極拳因為手腳使力與呼吸,可以激化大腦神經細胞,促進血液循環,增加周邊造血功能,同時協調興奮和抑制作用,對於精神創傷與神經衰弱修復,療癒效果亦佳。國外研究也證實太極拳運動可改善帕金森氏症,哈佛大學更在其官網上專文推薦太極拳是完美的健康活動。


習練太極拳,可以增進足六脈之氣息暢通,使其經絡無阻,以達氣沉丹田之效!除此之外,可以強化五臟六腑之功能,使其健運並且去除病痛,加強經絡之導引,使其還精補腦,預防失智症與退化疾病!


另外一項發表於美國心臟協會雜誌(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)的研究中,發現太極拳是讓不願運動的族群開始運動的絕佳辦法,與其他運動形式(包含跑步機甚至是瑜珈)不同的是,太極拳是一種「不強求」(non-striving)的運動,亦即這項運動沒有任何需要達到的既定目標,單純就只是為了運動而運動,亦不受場地空間設備的限制。


 從文獻記載來看,從張三丰的太極拳論與王宗岳的十三勢歌,已詳細記載太極拳基本十三勢,由此十三勢為基礎,即可轉化出太極拳的動作,十三勢包含太極的八卦(掤、捋、擠、按)和五行(進、退、顧、盼、定),由於五行是融合在八卦之中(也就是太極八法之中),故太極拳有所謂的基本八法之說;直至楊家太極拳,楊澄甫大師將較為複雜且殺傷力較強之採、挒、肘、靠四式,改為單鞭一式代替,而楊澄甫大師之高足鄭曼青宗師,亦沿用此法,並且說:「掤、捋、擠、按為基本功法,單鞭為展開功法,初學者不可不慎哉!」「掤、捋、擠、按」在各家太極拳中都很常見,且反覆練習不已,故筆者特精簡出此四式基本功法,作為教導學生學習太極拳的入門式。


太極拳初步的應用練習在於推手,推手的變化頗多,然大抵上不出基本四式「掤、捋、擠、按」(四總手)的架構,藉由推手,亦可檢驗練拳動作的正確與否。推手的過程,往往在許多走圈打繞之下,巧妙地化解了對方凶猛的來勢,達到「以柔克剛」的目的。在太極拳打手歌中提到:「掤捋擠按須認真,上下相隨人難進,任他巨力來打我,牽動四兩撥千斤,引進落空合即出,粘黏連隨不丟頂。」由此可見太極基本四式(四總手)在太極拳中重要的地位了,其原理與動作簡單易學易行,亦為本教學實踐計畫之重點所在! 在此簡稱為太極拳基本五行架構 (也就是 [掤] [捋] [擠] [按] [定])。


於本教學實踐計畫中,擬規劃五個單元,分別詳述太極拳基礎五行之架構與動作規格要領,透過化繁為簡方式精取出太極拳的四總手「掤、捋、擠、按」,掌握「腰為軸、頭頂懸、雙腳不雙重」的原則(也就是中定的原則),領略此數個要領,即可入太極拳之門,並以鄭子養氣三法:「熊經」、「鳥申」、「心齋」三個簡易的動作,來習練出太極拳的拳氣以及拳法意境,以作為大專院校太極拳教學與推廣的目標準則,期望透過精簡太極拳套路,以及實踐翻轉教室的作法,藉由多元化的教學方式,包括實體書本電子化,涵蓋英文版本的電子書,教學影音多媒體光碟以及教學影像網路化,讓太極拳推廣年輕化、國際化,並邀請太極拳界的專家教練至課堂演講,使學生更能接受與學習這項運動,以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與興趣,進而達到養身並強健體魄之目的。


將太極拳套路化繁為簡後,為使學生容易記憶與學習,本計畫設計應用翻轉教室的教法,編撰一套系統性的太極拳著作教材,並提供電子版的電子書(e-book),讓學生方便閱讀,另外為因應教學國際化,將教材之主要內容翻譯成英文版本,以及錄製示範動作的影音光碟,並將教材雲端網路化,以利學生隨時能線上學習,並邀請太極拳界的專家教練至課堂演講,讓莘莘學子對太極拳的學習能夠易懂易學,且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。以下為「中醫在抗衰老與再生醫學上的應用」之課程大綱與教學實踐細節規畫:


節 次

上課內容綱要

課後反思

第一堂

渾元站樁(太極拳 預備式)

動作規格的確立與解說

身形與步足之細微調整與修正

課後moodle

一分鐘回饋

+問題與討論

第二堂

太極拳起式(開闔六變 開天手)

動作規格的確立與解說

身形與步足之細微調整與修正

課後moodle

一分鐘回饋

+問題與討論

第三堂

太極拳基本步法與重心移轉

(天行九式 懷抱太極)

動作規格的確立與解說

身形與步足之細微調整與修正

課後moodle

一分鐘回饋

+問題與討論


隨堂測驗 (一)

實際操作 自我測試 自我錄影拍照檢討改進


第四堂

掤勢: 『掤不是擋』 防守之基本原則

動作規格的確立與解說

身形與步足之細微調整與修正

課後moodle

一分鐘回饋

+問題與討論

第五堂

掤勁: 八勁之首

力由地起之動作規格的確立與解說

身形與步足之細微調整與修正

課後moodle

一分鐘回饋

+問題與討論

第六堂

掤勁的應用: 掤勁與按勁之互對

四正推手之動作規格的確立與解說

身形與步足之細微調整與修正

課後moodle

一分鐘回饋

+問題與討論


隨堂測驗 (二)

實際操作 自我測試 自我錄影拍照檢討改進


第七堂

捋勢: 『捋不要捋到己身上』 防守之基本原則

動作規格的確立與解說

身形與步足之細微調整與修正

課後moodle

一分鐘回饋

+問題與討論

第八堂

捋勁: 從易卦之『陷坎』來『學吃虧』

腰為軸之動作規格的確立與解說

身形與步足之細微調整與修正

課後moodle

一分鐘回饋

+問題與討論

第九堂

捋勁的應用: 捋勁與按勁之互對

四正推手之動作規格的確立與解說

身形與步足之細微調整與修正

課後moodle

一分鐘回饋

+問題與討論


隨堂測驗 (三)

實際操作 自我測試 自我錄影拍照檢討改進


第十堂

擠勢: 『擠不是壓』 攻防之基本原則

動作規格的確立與解說

身形與步足之細微調整與修正

課後moodle

一分鐘回饋

+問題與討論

第十一堂

擠勁: 從『混合勁』研究『寸勁』

寸勁之動作規格的確立與解說

身形與步足之細微調整與修正

課後moodle

一分鐘回饋

+問題與討論

第十二堂

擠勁的應用: 擠勁與捋勁之互對

四正推手之動作規格的確立與解說

身形與步足之細微調整與修正

課後moodle

一分鐘回饋

+問題與討論


隨堂測驗 (四)

實際操作 自我測試 自我錄影拍照檢討改進


第十三堂

按勢: 『按不要按到被牽垮』之

攻防基本原則

動作規格的確立與解說

身形與步足之細微調整與修正

課後moodle

一分鐘回饋

+問題與討論

第十四堂

按勁: 從『一指領勁』研究『發勁』

發勁之動作規格的確立與解說

身形與步足之細微調整與修正

課後moodle

一分鐘回饋

+問題與討論

第十五堂

按勁的應用: 按勁與掤勁之互對

四正推手之動作規格的確立與解說

身形與步足之細微調整與修正

課後moodle

一分鐘回饋

+問題與討論


隨堂測驗 (五)

實際操作 自我測試 自我錄影拍照檢討改進


第十六堂

熊經: 虛實分清 開勁之源

動作規格的確立與解說

身形與步足之細微調整與修正

課後moodle

一分鐘回饋

+問題與討論

第十七堂

鳥申:道之使獨也 平衡與中定

動作規格的確立與解說

身形與步足之細微調整與修正

課後moodle

一分鐘回饋

+問題與討論

第十八堂

心齋:主人翁在家否?抱元守一之道

動作規格的確立與解說

身形與步足之細微調整與修正

課後moodle

一分鐘回饋

+問題與討論


隨堂測驗 (六)

實際操作 自我測試 自我錄影拍照檢討改進



期末測驗與學員之心得分享


   

十八堂課程,分為六小節來進行習練:平均三堂課為一小單元,第四堂課為隨堂測驗!如此約一個月的時間。六個小節的時間為期半年,可於周末假期或是平日較有空閒之時段進行。這是於社團課程或是通識課程的時間規畫安排!若安排於學校之正規必選修課程(每週兩小時之必選修課程),則可以一週課程內完成一小節之課程,為期六週完成!(也就是一個半月左右即可全部教完畢!)


若為集訓的課程,可以安排在一個周末的時間,為期兩天:第一天教授1-3小節的課程,時間約為六小時;第二天教授4-6小節的課程,時間亦約為六小時!以靜功為主、動功為輔,強調心法、心要之傳承,以達到太極拳體用之境界。

 

【作者簡歷】

作者陳柏源教授專長為化學工程、醫學工程以及生物資訊等,於2014年獲廣州中醫藥大學博士學位。陳教授初中時開始接觸太極拳,先學楊家老架108式太極拳,高中時師承鄭子太極拳陶炳祥老師習練鄭子太極拳三十七式。大學三年級時,與螳螂拳名師周寶富老師習練陳家溝老架太極拳。中國醫藥大學任教時,受教於薪傳鄭子太極拳王錦士老師,習練鄭子太極拳與太極劍等養生氣功,於中國醫藥大學創立內家拳修社,戮力於太極拳與中醫相關的理論研究。


作者於2016年初,受邀於加拿大慈濟醫學中心,於溫哥華發表醫學與太極拳、氣功與靜坐等講座。作者同時擔任中華民國太極拳總會的國際級裁判,以及中華民國太極拳總會友勁分會的理事,除了多次於研討會演講有關太極拳相關的議題,另發表數十篇有關太極拳的著作,對於太極拳的創新教學素有經驗,亦能解決學生對於太極拳的相關疑問,相信導入創新教學方法,能夠讓學生更樂於學習太極拳,從而培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。






首頁

Scan Me for the Website 理事長的話 Greetings from the Chairman of the Board 時光荏苒、時序轉換,又是春暖花開的時節。2022年3月2日本人正式就任中華民國太極拳總會第14屆理事長,同時接任中華國際太極拳聯盟總會第五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