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簡競賽套路與鄭子37式
我們跟隨葉文寬理事長練習鄭子37式太極拳二十餘年,獲得葉理事長的啟發,對鄭子拳法略有心得。民國109年易簡太極拳,首次納入全民運動大會的競賽項目,才有機會接觸易簡太極拳套路,經過吳榮輝及譚若鵬老師的指導,開始對易簡太極拳有了認識與心得,下面就易簡競賽套路與鄭子37式太極拳,演練的心得與同道分享。
易簡太極拳架有6段64式365個分解動作,競賽套路取其中的1、2、4段共34式200個分解動作。從第二式的起式至第二十五式玉女穿梭(巽)式,與鄭子太極拳的招式名稱一樣,招法動作大致雷同。易簡太拳宗師宋志堅的訓練法是傳承於鄭子:「太極不動手」的哲理,以「原空位」「原體位」⋯⋯等八種訓練法,引導習者進入鬆柔太極拳的領域,尤其是「原空位」訓練法,如GPS之定位系統,讓身體各關節能在意念的導引下節節放鬆,節節貫串。易簡太極拳「原空位」訓練法,是以指尖或腕關節為定位點,再依序放鬆髖、膝、踝或肩、肘、腕等關節,前者自然產生「鬆腰落胯」「氣沉丹田」,後者自然產生「沉肩墜肘」、「含胸拔背」等要領。
鄭子太極拳在演練的過程中,不得有「夾腋」的現象,這是為了防止手臂出現人為的強力現象。易簡太極拳在放鬆肩、肘、腕的過程中,會出現手臂連貼著身體的狀況,如抱虎歸山、雲手、玉女穿梭四式等等。宋宗師認為以手指或腕關節為「原空位」依序鬆肩、肘、腕等關節,手臂連貼到身體是自然產生的現象,只要沒有人為強力的介入,是訓練鬆柔身手的過程。
易簡太極拳膝蓋會超過腳尖5-10公分,鄭子太極拳膝蓋不得超過腳尖。鄭子太極拳前弓步採三七步,前七後三,後腳掌與前腳掌的夾角為45度,易簡太極拳的前弓步,身體重心落實在前腳,後腳掌與前腳掌的夾角為30度,就人體工學而言,夾角小才能使前腳膝蓋超過腳尖,反之45度的夾角前腳膝蓋是不宜過腳尖。後坐步的道理與前弓步相同。
易簡太極拳動作虛實分清,這是為了增強股四頭肌的訓練法,要落實單腿支撐身體重量,膝蓋必須超過腳尖5-10公分,這種訓練法是否會造成膝蓋產生過度的負荷,是大家所擔心的問題。如何避免膝蓋受傷又能增強股四頭肌的肌耐力,是訓練易簡太極拳最重要的要訣之一。其要訣在收臀與鬆腰的要領,收臀使湧泉、會陰及百會穴垂直成一直線,可以增加大腿與小腿之間的夾角,夾角越小膝蓋負荷就越大,受傷的機會就愈大。反之,夾角越大膝蓋負荷越小,受傷的機會就愈小。
附註﹕
原空位:身體位置和方向移動時,手指或手掌仍保持在身體移動前原來空間的位置不變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