談頂頭懸的修養 神遊太極 莊茂山
我在神遊太極有專章詳述干師當年對太極拳十要的註解,首要則為「頂頭懸,所有太極拳勁力,皆源於脊膂所發」。宋 周邦彥・汴都賦:「上維下制,前按后覆,譬如長蛇抶其脊膂而首尾皆赴。」此謂太極拳功法如常山之蛇也。上維者,頂懸之謂也。鄭宗師有「頭不頂懸,三十年功夫白練」之語。
鄭宗師座右銘「要撐,要撐,豎脊樑。」內經曰:「上提玉樓(耳後高骨),下收穀道(今稱肛門)。」上提玉樓,攬氣下引也。下收穀道,懼氣之泄也。此即曰:「頭頂懸,豎脊樑,收尾閭才能力由脊發」,而非徒用兩手之力也。全身所有的身形動作都須一次到位,要自然而然地完成「身俱五弓」之勢。故上下左右前後是一種連帶的關係,切勿分次分離實現,更不是也不可刻意爲之,才容易放鬆百骸。頂頭懸、虛靈頂勁、豎脊樑是基本功,可由站樁得到初體驗。頂頭懸是太極拳首要的真諦。果能虛靈頂勁,不偏不倚,立身中正安舒,支撐八面。則「尾閭中正神貫頂,滿身輕利頂頭懸」之功成也。
鄭宗師要我們勤練站樁與熊經,上提玉樓。才能有豎項之能。干師常曰:「頂懸虛如壘石而上,(此於神遊太極正襟危坐篇有詳述),要有巨石壓頂之感,而能項直頂豎也。」所謂虛靈頂勁,頂是若有似無的意念,干師謂「下實,中靈,上虛」的上虛。虛者,套句現在的語言是一種「潛意識」。是別人說不清,講不明的虛空之氣。此中滋味只能靠習練者自行體悟與覺知。勉強要擧實例來說明,到底是被懸住下端線頭的「氫氣球」?是日本懸在樹上的「晴娘」?還是錐刺股、頭懸樑的「懸」意?悟到是我幸,悟不到是我命。但也許各有所悟,各有所得。然此虛氣的根勁由意念所主導,是隨心所慾,自然而得則勿庸置疑。當體悟虛靈頂勁,就能夠與外氣交融,由此而得到宇宙空間的精氣,內氣隨之而壯大,最終就能完成初階功夫的覺知。干師說:要做到虛領頂勁,首先是形體與知覺上均要能做到「對拉拔長」(見神遊太極對拉拔長篇)。即拳論「有上則有下,有前則有後,有左則有右。」上下前後左右懸於對稱的一點(丹田處),當下「虛領頂勁」就能慢慢體悟出來。
太極平準腰頂解:「頂為準頭,故曰頂頭懸,兩手如手搖鼓,腰即根節。全身「立如平準,活似車輪。」這時的身體就像天平般,感覺是虛虛的杵在原空位,沒上沒下,沒左沒右,沒前沒後。身心俱維持在原體位。十字交叉點的(腰眼)是不動而靈「干師有如地球運轉身」之形容。所以推手互動時,強者的下盤是可以保持不動而靈的。初習練功,虛領頂勁也好,玉樓上提也罷,項直頂豎馳頸也好,都要先完成將百會穴置於頭之最上端部位,頭容正直,立身中正安舒,才能百骸俱鬆。然全身的僵拙之力未鬆淨,沒體悟頭在頸項上懸空而置的境界。就無法鬆沈到湧泉,無法滿身輕利,虛實轉換不如意,則未達「頂頭懸」之境界。故當全身能做到滿身輕利頂頭懸時,全身僵拙之力已退淨,就能把心放下,把手放掉,自然能感受到頭在頸項上懸空而置的境界,也自然體悟「鬆腰落胯、全體透空」之妙境。鬆腰落胯,要先了解下收穀道的真意,穀道是肛門的古稱,收住是爲了防止氣的外泄。尾閭前收,胯後摺,穀道自然收下,要訣在切勿刻意提肛,以免造成便祕之象。每天勤練干師的「開胯圓襠功」,由初階練到高階,由型練到意。頂懸、頭容正,收顎、肩沈肘垂,鬆腰胯自落,胯根內收。臀部與大腿連線的下沿裏側內收,然後順勢往腳後跟下坐,臀部外圍垂線不超過腳後跟,臀部肌肉自然就如嬰兒裹尿布般卷着肛門內收了。配合襠開由內向外掙橫(圓襠),胯根內收下坐,肛門附近的肌肉上翻,河車倒運,上通三關,此即尻骨盡頭處,用力向上翻起(攝尻),則真氣自然上升至顛頂。
真氣上昇至顛頂,就是虛靈頂勁。以心行氣,以氣運身而實現由龜尾升氣,此真氣之修養在古內經圖有詳解,鄭曼青宗師協助楊澄甫祖師整理體用全書時,在初版「鄭序」中,對「有氣則無力,無氣則純剛」的理解:有氣則無力,無氣則純剛,異哉言乎。以視老氏之說,其理更不同,余尤惑焉。何則?不用力固已柔矣,未聞有不用氣也。若不用氣,何復有力,而至於純剛乎?……承澄師之教導,口授內功,始知有不用氣之義矣。不用氣,則我處順,而人處逆,唯順則柔。柔之所以克剛者漸也,剛之所以克柔者驟也。驟者易見,故易敗,漸者難覺,故常勝。不用氣者,柔之至也。惟至柔故能成至剛,余至是遂恍然大悟。」
依鄭宗師序言申引老子道德經 第四十三章 :「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,無有入無間,吾是以知無爲之有益。」在談「無氣則純剛」之前,我們須要先理解「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氣,在氣則滯。」的真意。先賢已然非常明白告訴我們,「意在精神」而「不在氣」,習練太極拳要不努氣,人體一但着意努氣,交感神經就興奮,血管自然收縮,肌筋腱僵硬。所以陳微明在太極拳術曰:「太極纯以神行,不尚氣力,此言後天之氣力也。蓋養氣之氣,為先天之氣,運氣之氣,為後天之氣,後天之氣有盡,先天之氣無窮。」故純剛者以之言勁,柔之至,漸也;堅剛者,硬之極,驟也。
太極拳雖言之為「拳」,太極拳推手雖言之為推「手」。往往會誤導習練太極拳的思維與方向,也容易成為練太極拳的盲點,而執意在手上。所以干師常說:練太極拳首練「用意不用力」,要從下盤兩腳練起,腰帶手動,漸至形之於手,要練悟到手不主動。練下盤之雙腿,兩大腿之肌筋腱要由鬆軟練到堅鋼,由堅鋼練到鞣韌,再由鞣韌練到鬆柔。次練行功運氣,以心行氣,以氣運身。此為將先天氣運至全身,配合動作鬆沈轉換,出入有間,氣脈自然由外回納而內回聚沈於丹田,而生「勁」,勁的行走路徑是由上而下,再由下往上,所以當演練拳架與推手時,勁自然上達顛頂,下抵湧泉。自然能將外力納入我身,順勢而為。